English

院士与公众的对话

2000-06-10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薛 冬 本报通讯员 龙 潭 我有话说

6月7、8日两天的中国科技会堂学术报告厅里座无虚席,中国科学院霍裕平、谷超豪、陈建生、王夔、洪德元、孙枢、郑哲敏等七位院士在这里作了有关物理、数学、化学、天文学、生物学、地学和技术科学的学科发展战略报告。场下听众坐着的有院士,有来自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和学生,还有对科学感兴趣的普通公众。

在每位院士45分钟报告之后,还有5分钟提问时间,场下的听众能够就院士所作的报告提出问题,直接与院士交流。在孙枢院士作了《地球科学: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》报告后,一位男青年马上站起来,提出一个近来比较热门的“数字地球”问题,请教院士。孙院士耐心地向他作了解释。紧接着,在座的一位院士也兴致盎然地对孙院士所作报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,并提了建议,孙枢院士虚心地接受并表示感谢。

在霍裕平院士作《物理学学科发展战略》报告后,一位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提问之后说,我原来的专业是核物理,毕业后一直在学校搞社科,脱离了所学的专业,可在这次学术报告会上,我能亲耳聆听院士的报告,也能向我们的物理学家提出问题,一偿夙愿,感觉真好。

一位来自中科院研究生院生物学专业的女学生说,同学们对这一活动都很感兴趣,但是由于入场券有限,不能都来听。她认为这两天院士报告水平既高又通俗,一般人也能从中得出对这门学科的整体了解。

叶笃正院士虽然年过九旬依然好学不倦,他在报告间歇时对记者说,现代各门科学不是截然分开的,我研究的是大气物理,同时也需要了解生物学、化学、技术科学等方面的东西,特别是这些领域最新的进展。这样的报告会对于院士很必要,对于一般的学生和公众也很好,很必要。

向公众开放的院士学术报告,在两院院士大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。在全部60余场院士报告中,像这样的院士与公众的对话,是本次院士大会的一个独特风景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